8月11日,“绿色发展,生态甘肃”全媒体采访团前往通渭县华岭乡进行采访报道,了解燕麦草在当地的种植、收割、销售等情况。
定西华岭毕昌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以老站村为主的300多户近万亩燕麦种植农户的基础上于2015年注册成立的,合作社主要从事当地燕麦种植技术服务及产品加工、销售等,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走“集中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燕麦产业化发展之路。
驱车前往华家岭的路上,天空下起了阵雨,远处的山峦在雨中朦胧如烟,雄伟的山脊在烟雨中忽隐忽现。道路两旁的绿树,也因雨的冲刷愈发青翠,给炎炎夏日增添清凉。可华岭毕昌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文毕却为此发了愁,早上他去燕麦地转了一圈,发现因昨晚的大雨,很多燕麦都卧倒了。他站在田埂上,看着成片的燕麦草说到,“今年雨水太多了,这雨已经断断续续好几天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晴,再不晴,燕麦草的收割都是个问题。”
杨文毕所在华岭镇老站村燕麦牧草种植基地地处华岭镇老站村,种植规模3000亩,主要从事莜燕麦、苦甜荞、豌豆等小杂粮的种植、加工、销售、新技术推广、培训服务等业务。杨文毕告诉记者:“华家岭这个地方人少地多,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去外面打工,家里面只剩两个老人,没多少力气务农,一部分地就荒废了。”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这些荒地重新开发利用,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燕麦草的规模化、专业化种植,让农民增加收入,实现脱贫。
“我们家有100亩地,孩子都外出打工,只剩我们老两口在家,年龄大了没办法再种地,将土地租给合作社,地不仅不会荒,一年租地也可以获得一些收入。”64岁的老站村村民屈生贵告诉记者。
举目千里,绿草如茵,华家岭乡大规模种植燕麦,将荒地变为“宝地”,实现生态“绿”的同时,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开辟了“绿色通道”。
编辑:郭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