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生态甘肃”甘肃省草原生态保护全媒体采访活动第三站河东片区,采访团深入庆阳环县和庆城进行采访报道。
庆阳市天然草地1920万亩,草原植被盖度76.55%。2011年以来,庆阳市根据相关奖补政策,将全市1920.04万亩天然草原划定为基本草原并纳入禁牧范围,明确草原四至界线,确定草原的经营权,签订承包合同,颁布确权登记证,将其全部承包到户,并对牧民发放相关的补贴资金。同时通过与禁牧相关法律宣传、退牧还草、飞播种草、退耕还草等方式使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取得了成效显著,也有力地助推了生态扶贫工作的开展。
“以前我在外面承包工程生意,每年催工程款过程说实话特别艰辛,近年来我承包400亩土地种植苜蓿,苜蓿的种植、收割全部都是机械化,并从去年开始发展养羊产业,种草和养羊同时发展,收入也非常可观。”环县曲子镇西沟村村民颜永峰说。
西沟村村民赵向东说:“以前我外出打工,一年收入3万多元,从2016年开始种植苜蓿,总共种了17亩,每年5月20号左右开始收割第一茬苜蓿,一亩产量可以达到800公斤,再加上二茬,每年苜蓿收入就有一万多元。而且在合作社和村上养羊指导员的帮助下开始养羊,与以前相比收入增加了不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庆阳市在发展种草业的同时,将养羊业也发展起来,真正实现了“好地种好草、好草养好羊、好羊卖好价”的良性循环。
庆城县蔡口集乡党委书记李霞指着成片的苜蓿地说到,“我们成立合作社,大规模种植这些苜蓿,它可以实打实的给农牧民带来经济收入。”通过流转土地和订单式种植再加上机械化模式,可以吸引更多的农牧民加入合作社,使当地农牧民实现脱贫。
庆阳市在种草的同时,发展养殖业,不仅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当地民众的脱贫,也取得的可观的生态效益,使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了。草原植被盖度由2015年的71.34%提高到2019年的75.66%,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编辑:郭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