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直根系,主根发达,入土深3-6m,最深可达10m,根颈粗大,侧根着生很多根瘤。茎直立或斜生,高60-110cm,多分枝。羽状三出复叶,托叶狭披针形。短总状花序,紫色或蓝紫色。荚果螺旋形,黑褐色,内含2-8粒种子。种子细小,肾形,黄褐色,千粒重2.3g。
紫花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是奶牛等草食动物的重要优质饲草。根据《全国苜蓿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预测,到2020年,全国优质苜蓿总需求将升至690万吨(比2017年消费量多将近80%)。作为多年生豆科牧草,苜蓿种植一次可利用3-5年,而选择适宜当地的苜蓿品种是成功建植并获得高产的基础。
地块选择
苜蓿的根系可扎入地下两米甚至更深,因此最适合在土层深厚的地块种植。苜蓿种植地要求地表1米以下没有限制根系生长的限制层,地下水位距地表不足2米的地块,会限制苜蓿根系发育,不建议种植苜蓿。在干旱且无灌溉条件的地区,土层深度如达不到1米,苜蓿根系难以吸收充足的水分,不建议种植苜蓿。苜蓿对土壤质地的要求较为宽泛,在壤土、淤沙土和沙质壤土等质地中等的土壤中种植最好;沙性特别大的土壤除非具备灌溉条件,否则不适宜种植苜蓿;太粘的土壤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排水设施,往往水分含量太高,不利于根系健康,且容易发生冬季冻伤。
苜蓿种植地必须较平坦、排水良好。苜蓿虽需要水分才能获得高产,但不耐潮湿,土壤含水量太高容易引发根腐病,导致植株不断死亡。苜蓿根系对缺氧环境比较敏感,土壤达到最高田间持水量或被淹一定时间后苜蓿便会死亡。
播种时间
春季和秋季最适宜播种苜蓿。气候冷凉地区一般采用春播,理论上讲,苜蓿种子在土壤温度稳定在3℃以上时便开始发芽。但如果播种太早,低温湿润的土壤会造成发芽率低,并可能诱发真菌病害导致的死苗和幼苗纤弱。另一方面,春播太晚容易因高温干旱、杂草竞争导致建植失败。
我国北方地区还有一种顶凌播种的方式,在春季5-10公分的表层土刚解冻,深层土还未解浆,表层土5-7℃时适时播种,此时土壤墒情较好且机械可以进地作业,顶凌播种播期短(约一周),需要在入冬前整好地。
气候较温暖地区夏末秋初播种较好,此时杂草竞争少,土壤更加干燥而不易板结,枯萎病发病率降低,且减少了春季农忙时的工作量。夏末秋初播种要注意两点,一要足够的水分,二要保证霜冻来临前有足够的积温。因此,最晚播种时间在致死霜冻之前8周。这意味着北方地区多需要在8月初或8月上旬前完成播种,而在南部和西南部部分地区可以晚至11月播种。
播种量及播深
播深:不同质地的土壤最佳播深不同,粘重的土壤播深不应超过1.2公分,特别粘重的土壤需要播种在地表;沙土的播种深度应在1.5-2.5公分,壤土的播深则应介于两者之间。
播量:理想的播种量既可以达到高产的密度要求,又不至于太密而使幼苗细弱。粘土的播量高于壤土,沙土最低;撒播的播量需高于条播;良好的苗床播量低于粗糙的苗床。播下的种子只有三分之一能出苗是正常的,幼苗一般经过一年后也留下一半。因此播种量通常为区间值,对一般情况下每亩地播种1.5-2.0公斤,土壤条件不好时可加大到2.5公斤/亩,条播行距为15-30厘米。
田间管理-杂草问题
主要出现在春播苜蓿地,秋播苜蓿杂草较少。对播种前杂草密度很大的地块,最好用灭生性除草剂处理后再进行耕翻,可有效消除已萌发的多年生杂草。苗期和苗后杂草控制包括以下措施:
苗前除草:播前用地乐胺、氟乐灵等苗前除草剂与土壤混合,一般能在播种后20天内有效控制苗期杂草。
苗后除草剂:使用除草剂必须掌握好时间,一般苜蓿幼苗长出三片真叶后,越早使用除草剂防除杂草效果越好。根据杂草种类不同,选择相适应的除草剂。防除狗尾草、稗草等禾本科杂草可选用高效盖草能、盖草能等针对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防除蒺藜、老鹳草等阔叶杂草和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可选用普施特等广谱性除草剂。
刈割防除:刈割可有效除去苍耳、藜等直立生长的阔叶杂草,但对禾本科杂草、多年生和匍匐生长的阔叶杂草无效。错过除草剂使用时间的地块,刈割也可以起到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刈割防除杂草必须等到杂草生长点足够高,刈割后不能再生时进行。
田间管理-施肥
一般情况下苜蓿根瘤菌固定的氮和土壤有机物分解时释放出的氮能完全满足苜蓿的营养需求。苜蓿对于磷肥和钾肥的需求量相对较大。苜蓿为需硫量大的作物容易缺硫,每两年每亩地可施1.7-3.4公斤的硫酸盐。
磷肥推荐施肥(kg/公顷) |
钾肥推荐施肥(kg/公顷) |
|||
磷含量 |
旱地 |
灌概地 |
钾含量 |
推荐量 |
0-5 |
45 |
70 |
0-40 |
135 |
6-15 |
35 |
45 |
41-75 |
90 |
16-25 |
20 |
30 |
76-125 |
45 |
>25 |
0 |
0 |
>125 |
0 |
田间管理-灌溉
苜蓿根系入土深,比较耐旱,但生长时需水量又很大,每亩地每生产1吨干草大约需要70-100公分的水分。早春灌溉和每次刈割后灌溉,可显著提高产量。
田间管理-刈割
确定在什么时间收割苜蓿,取决于我们的收获目的:
品质:现蕾期至初花期刈割
产量:开花中期刈割
持久性:盛花期刈割
如果是为奶牛场生产苜蓿,品质是我们首先关注的因素,就应该在现蕾期,最晚至初花期刈割,但新建植的苜蓿地当年至少有一次推迟至开花中期再刈割,以便促进根系发育。
如果在开花中期收割,可以获得最高产量,这对于对苜蓿品质要求不太高的养殖者来说是比较划算的。如果推迟到盛花期收获,根系则有更多的时间积累养分,发达的根系利于苜蓿安全越冬并增加持久利用性,这也是当年建植的苜蓿推迟收割时间的原因。
田间管理-留茬高度
机械收割时的留茬高度为5-8厘米,人工收获时的留茬高度一般为5厘米。秋季最后一次刈割要适当增加刈割高度,一般在10-15cm以利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