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省草产业协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李新一:我国饲草产品需求潜力大 但进口依赖性仍较强
更新时间:2020-06-02 11:05:00  |  来源:荷斯坦  |  点击次数:1251次

“经过几年发展,我国草牧业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饲草生产水平和能力还不强。2017年商品草生产面积只有2000万亩,仅占饲草种植总面积的6.8%,平均亩产干草509公斤,总产量1018.7万吨。”这是农业农村部全国畜牧总站草业处处长李新一在“2020中国苜蓿&燕麦草春季市场研讨会”发言中提到的。

李处进一步指出,未来随着我国牛羊养殖数量增加和饲料配方调整,饲草需求潜力进一步加大。但当前也存在进口依赖性强的特点,据测算,2019年我国苜蓿留床面积约6000万亩,其中用于生态保护为主的约4800万亩,用于生产苜蓿草产品的只有1200万亩,产量688万吨,加上进口苜蓿139万吨,总量为827万吨,虽然进口苜蓿仅占我国苜蓿草产量的1/5,但因数量稳定、品质较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2014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在听取农业农村部汇报“草原生态保护和草食畜牧业”发展情况时,创新提出了“草牧业”这一概念。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加快发展草牧业,要求“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此后,农业农村部出台了《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下发了《关于促进草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并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中安排绩效奖励资金,支持北方牧区省份用于草原生态保护和草牧业发展;新增了粮改饲等项目,支持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草牧业;继续实施秸秆养畜、牛羊大县奖励、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项目,地方各级政府也设立了一些草牧业扶持项目,为我国草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经过几年努力我国形成了一些草牧业典型模式

其中具有代表的有草业、牧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草--游三产融合模式;

牧民夏秋温暖季节盛草期在天然草原上放牧,寒冷冬春季节枯草期利用暖棚舍饲圈养的暖牧冷饲生产模式;

在草原牧区进行犊牛、羔羊繁育生产,冷季将牲畜转移到农区开展专业化育肥的牧繁农育模式;

通过流转连片土地种植优质牧草,建立饲草种加销一体化产业基地的饲草集约化生产模式;

将产出效益低的天然草山草坡、低缓的坡耕地改造成人工草地,实行人工草场高效划区轮牧模式;

种养结合、草畜一体、循环利用的草牧一体化绿色循环生产模式等。

我国草牧业总体处于转型发展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草原生态保护压力大。虽然草原生产力连续8年保持在10亿吨以上,但是超载过牧、畜牧业生产方式粗放、效率效益不高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整体草原超载率还有20%左右,随着草原保护建设力度的加大,将对我国草食畜牧业的生产结构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二是进口依赖性强。从2008年起,我国饲草产品和草食畜产品进口量不断加大,2019年草产品进口总量162.68万吨,约占我国商品草生产总量的16%,草种子进口5.13万吨,约占我国草种生产总量的51.5%。牛肉进口165.99万吨,同比增加60%。羊肉进口39.24万吨,同比增加23%。牛羊肉进口总量约占我国牛羊肉生产总量的18%。特别是去年第四季度随着苜蓿进口惩罚性关税的暂停,苜蓿进口量大幅度反弹,环比增长约25%,同比增长65%

三是饲草生产水平和能力不强。我国每年累计种草保留面积近3亿亩,其中大部分属于生态种草,没有形成饲草产品。2017年商品草生产面积只有2000万亩,仅占饲草种植总面积的6.8%,平均亩产干草509公斤,总产量1018.7万吨,据我们测算,2019年我国苜蓿留床面积约6000万亩,其中用于生态保护为主的约4800万亩,用于生产苜蓿草产品的只有1200万亩,产量688万吨。加上进口苜蓿139万吨,总量为827万吨,虽然进口苜蓿仅占我国苜蓿草产量的1/5,但因数量稳定、品质较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四是需求潜力大。2019年,全国畜牧总站和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荷斯坦杂志社对一些养殖企业进行调查统计,14家奶牛养殖场干草使用量16.59万吨,其中苜蓿草10.93万吨、燕麦4.17万吨;青贮饲料使用量80.32万吨,其中玉米青贮77.19万吨,苜蓿、燕麦和青贮玉米已经成为奶牛的主粮;11家肉牛养殖场粗饲料使用量15.04万吨,干草0.44万吨、玉米青贮11.8万吨、秸秆2.8万吨;16家羊养殖场粗饲料中,青贮饲料占48%、秸秆占42%、干草占10%。肉牛和羊养殖中青贮饲料占很大比重,苜蓿和燕麦消费也有增长势头。随着我国牛羊养殖数量增加和饲料配方调整,饲草需求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五是生产形势向好。据全国畜牧总站统计,2017年全国草产品生产加工企业1100多家,是2010年的近6倍。草产品加工能力1425万吨,是2010年的2.9倍。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和土壤类型多样,适宜种植的草种十分丰富,常年种植的多年生饲草有30多种,一年生饲草料作物接近20种,为我国发展草牧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未来草牧业发展要根据国情调整完善,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去年发生了中美贸易争端,今年又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虽然给畜禽养殖企业特别是奶牛养殖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困难,但也给我国草牧业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启示,就是既要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又要坚持立足国内解决饲草产品和草食畜产品的基本供需问题。要根据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做好草食畜产品生产和需求情况的分析研判,积极推进饲草生产布局调整完善,提升饲草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和饲草产品的保障能力,特别是要根据我国的国情,选择适合我国人口资源特点的草牧业发展模式,共同把我国草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