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省草产业协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全球疫情 牧场主要饲草料供应&价格充满不确定性
更新时间:2020-05-25 16:27:00  |  来源:荷斯坦  |  点击次数:1335次

我国奶牛饲养所需的高品质牧草以及部分饲料原料,尤其是苜蓿燕麦干草及大豆(豆粕是其压榨制油的产物)很大一部分依靠进口。现如今,新冠疫情在国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全球新冠疫情仍在快速蔓延,进口饲草料运输环节受到影响,加之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以及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增加进口成本,给国内奶牛饲草料供应带来较大影响。

受疫情影响,进口苜蓿、燕麦干草以及大豆、玉米运输存问题

新冠疫情对我国进口苜蓿、燕麦干草以及大豆、玉米供应链的影响主要是在运输环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全球大部分地区被迫封锁,经济陷入停摆,对船运服务的需求急剧下降,各大船运公司停航、空班、跳港计划接连刷新记录;同时,因限制出行影响,出口国内陆运输至港口时间也延长。此外,欧美国家对商品的需求大幅度下降,进入欧洲和北美的集装箱数量减少,回程航线集装箱短缺,这些因素已导致我国进口货物延期。据报道,船运公司停航航次已经开始涉及未来3个月的船期,并且仍有继续扩大的可能。

美国是我国进口苜蓿、大豆的主要来源国。据报道,3月份美国港口遭受着沉重的打击,集装箱进出口量严重下降,包括东西海岸的洛杉矶、长滩、奥克兰、休斯顿和查尔斯顿等港口3月份吞吐量都出现了下降。

我国进口燕麦干草全部来自澳大利亚。据报道,在澳大利亚,从中国运抵墨尔本港的货物堆在仓库和集装箱堆场,这些货物由于疫情导致商店关闭,而无法上架出售。

石油价格大跌,大家预期的国际船运价格下跌并未出现。2月份以来,新冠疫情致需求断崖降,“欧佩克+”谈崩、沙特增产挑起价格战,国际油价暴跌,曾经一度跌破20美元/桶。但是航运价格并没有因此下降,反而有个别航线还略有上涨,船运公司通过大量停航,部分船只正好检修,以应对需求减少,防止运价出现“灾难性”下降。

我国苜蓿、燕麦干草仍然严重短缺,进口依赖度高

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对优质干草的需求增加,国内供应严重不足,大量进口(主要是苜蓿干草和燕麦干草)。据估计目前国内苜蓿干草年需求量在300万吨左右,国内产量仅100万吨,进口135万吨,缺口在100万吨左右。燕麦干草需求量在150-180万吨,国内产量在60万吨,进口24万吨,缺口在70万吨左右。

进口牧草价格上涨,供应不稳定,国内牧场纷纷寻求替代

进口苜蓿、燕麦干草价格上涨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01-2月我国进口苜蓿干草平均到岸价362.79美元/吨,同比上涨12.98%,比201912月平均价格(347美元/吨)上涨4.6%。据《荷斯坦杂志》调研,20202月份,牧场进口苜蓿的采购价也稳中有涨。调研2月份采购进口苜蓿的19个牧场中,采购价格上涨的牧场8个,持平的牧场10个,下跌牧场1个,其中江西和贵阳的2个牧场采购价达到3500/吨(到场价)。而在20192月份美国苜蓿到场价格大部分在3300/吨左右。

20201-2月进口燕麦干草平均到岸价352.4美元/,同比上涨5.4%。荷斯坦调研显示,2月份报送进口燕麦草采购价的11个牧场中,6个牧场环比持平;4个牧场环比下降,1个牧场环比上涨,云南的一个牧场价格最高3360/吨;天津一个牧场采购价最低,2700/吨,价差主要来自运距距离不同支付的运费不同。

牧场纷纷寻求替代  由于苜蓿干草价格上涨,且如果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供应仍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国内牧场通过调整日粮配方,比如提高青贮质量,增加青贮饲喂量;充分利用当地的一些副产物, 一方面降低饲料成本,另一方面保证持续稳定供应。

大豆、豆粕现货价格攀升  预期会大涨

我国对进口大豆依赖度极高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19年进口量8851.1万吨,同比略增0.5%,占国内消费总量83.0%,主要来源于巴西、美国及加拿大,三个国家大豆进口量占中国总大豆进口量95%以上。

同时,国内大豆和豆粕整体库存偏低。截至2019年,中国大豆库存消费比仅为7.8%。农产品网对国内111家主要油厂调查显示,2020年第15周,全国主要油厂大豆库存、豆粕库存均下降。

全球减产预计和限制出口 供应存危机  进入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至全球,叠加前期发生的澳大利亚山火及非洲蝗灾等多种事件影响,全球粮食减产预期不断上升。另一方面,自20203月以来,受疫情加重影响,部分国家采取了限制农产品出口政策,粮食危机更是让人们感觉到了紧绷的弦。

现货价格攀升 专家预计会大涨 特别是过去2个月,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大豆到港量下降的预期增长,导致国内豆粕的现货价格攀升,据海关统计,3月份我国进口大豆428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3%。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20204月第2周全国豆粕平均价格3.4/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3%,同比上涨11.1%,比1月第一周上涨4%

综上所述,有专家认为大豆、豆粕的价格今年会出现大幅度的上涨。

玉米以自产为主,对进口依赖较低,疫情影响不大

玉米自产为主进口依存度低 我国玉米以自产为主,进口量仅占消费量2%左右,对进口依赖较低。2019年,我国玉米总产量为2.61亿吨,同比增长1.4%,国内总消费量为2.79亿吨(其中,饲料消费占63%,工业消费占26%),进口量为479万吨。

国内库存充足 产量增加 我国玉米库存依旧能够满足保障供给,库存为1.99亿吨,且国内生产预期向好,中国农业展望预测2020年玉米产量增长2.2%2.67亿吨。

此外,据相关资料报道,近年来全球玉米产量及消费量基本保持平衡,全球玉米库存量较为充足。

预期影响不大 继续小幅上涨 据有关专家预测,2020年,在中国玉米去库存进入尾声周期,产销出现缺口的背景下,中国玉米价格有望继续小幅提升。

事实上,进入4月份,受原料价格上涨的影响,重庆、四川、湖南、云南、贵州、江西、河南、上海、宁夏、福建、湖北、广东、广西13省(区),先后宣布畜禽料涨价。后期,如果全球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国内一些依靠进口的原料价格上涨的概率将继续增大。牧场需要提前预判,做好预案,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