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委书记唐晓明应邀在第五届中国草业大会上,作了关于定西市草牧业发展的报告。他从定西资源环境特点、产业发展阶段以及草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向大会作了报告。
陇中定西甲天下
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古称“陇中”,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和新欧亚大陆桥必经之地,是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举世闻名的马家窑文化命名地,天下李氏寻根祭祖地,齐家、寺洼、辛店等史前文化交汇地和全国重要的书画作品集散地,自战国秦置陇西郡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全市总面积1.96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18万亩,户籍人口303万。
定西是青藏高原下延区与黄土高原抬高延伸区交汇地带,天然草地广袤,拥有天然草原1082万亩,可利用草原987万亩,草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5%。复杂的地质地理和独有的光热资源,为不同品种的牧草种植、生产和加工创造了有利条件。历史上,陇中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农牧交错地带,是重要的草牧业基地,秦汉时期就有“畜牧为天下饶”的记载,晋隋时期盛传“陇中人勤于稼穑,多畜牧”,到了唐代更有“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的美誉。陇中自古还是官苑屯牧地区,畜牧业以官方经营为主,唐代设置陇右郡监牧,为国家提供优质战马,民间畜牧业发达,是全国四大牧业基地之一。随着历史发展,西部地区逐渐成为边陲后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发展趋于落后,陇中也从“富庶无如陇右”沦为“苦瘠甲于天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穷致富”的号召开始,甘肃中东部地区以“停止植被破坏”为目的的人工种草开始起步。
五措并举夯基础
进入新世纪,随着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草牧业发展又迎来了新的春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基于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提出打造“中国西部草都”目标,将草牧业作为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和助推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制定出台《关于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壮大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畜草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草产业发展的意见》《中国西部草都建设总体规划(2016—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2015年12月成立了定西牧草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2016年7月召开定西建设“中国西部草都”加快草牧业发展高层研讨会,2017年9月召开定西建设“中国西部草都”加快草牧业发展推进大会,有力推动了全市草牧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这些年来,围绕推动草牧业全产业链发展,我们紧盯产业发展关键环节,持之以恒精准发力,定西草牧业发展正在走上一条“立草为业、草畜并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着力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夯基础。抢抓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机遇,出台“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养殖”配套政策,采用林草兼作模式,动员千家万户种草、种养大户种草、组建合作社种草、草品加工企业种草,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种草格局。2017年底全市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320万亩,其中紫花苜蓿270万亩,红豆草、猫尾草、红三叶等多年生牧草50万亩;种植燕麦等一年生牧草30万亩,订单种植青贮玉米70万亩,牧草种植面积达400万亩,年产鲜草600万吨以上,种植结构由10年前的“粮经”二元结构变为当前的“粮经饲草”四元结构。
二是着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拓市场。坚持以草产品加工为核心,从土地、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配套扶持,培育了民祥牧草、天耀草业、现代牧草、方正草业等18家牧草加工龙头企业,建成裹包青贮生产线13条,开发产品主要包括裹包苜蓿、燕麦、全贮玉米等青贮饲草系列,及苜蓿草粉、草块、草颗粒等干草系列,各类草品年加工能力达150万吨以上,既满足了当地需求,还远销全国各地。特别是民祥牧草先后与“庄园”“伊利”“希望集团”等国内大型牧业集团和中国马业协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北上广、陕宁青藏、云贵川等地建立销售网络,该企业2015年被认定为甘肃省草牧业龙头企业。
三是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转型。在加快草产业发展的同时,配套发展以牛羊为主的养殖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全市现有规模种草大户1万户,组建草牧专业合作社1788家,建成规模养殖场1000余家、其中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40家,培育养殖专业村775个,注册家庭养殖场7217家,发展规模养殖户10万户,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饲养量达400万头只,形成了“以草带畜、以畜促草、草畜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四是着力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增收入。注重在全产业链开发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通过为贫困户免费发放草种、保护价收购商品草、产业扶贫基金折股量化分红等多种形式,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2017年全市草牧业增加值达28亿元,农民人均草牧业收入达2000元,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以上来自于草牧业。这方面,我市岷县近年来培育发展的方正草业公司,采取“基地+农户+合作社+互联网”的模式,先后建立岷山红三叶和猫尾草种植基地6个、扶贫加工车间1处,与9个乡镇1000多户贫困户签订牧草种植收购合同,免费为农户提供种子、化肥、地膜和播种机械等物资,以高于市场10%的保护价收购牧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是着力深化科研交流合作强支撑。不断深化与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中科院兰州畜牧研究所、甘肃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从选种、田间技术配套示范推广、机械化收割、优质草品加工等环节开展全方位科技合作。特别是由我市安定区民祥牧草公司参与制定的《甘肃省裹包青贮饲草》地方标准,率先在国内颁布,安定区被中国马协认定为“高端优质牧草生产基地”、被兰州大学认定为“创新创业试验示范基地”。
扛起小康建设大责任
当前,我市正处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全市还有36.79万贫困人口,面对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脱贫攻坚形势,通过加快发展草牧业,实现小康建设目标的责任尤为重大。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粮改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走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草畜一体化循环发展路子,加快推进草牧业转型升级,全力增加农民收入,为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定西奠定坚实基础。
一要坚持做精做优,全力打造“中国西部草都”。根据全市不同区域实际,引进适宜种植的优质牧草品种进行培育、扩繁、驯化,全力打造全国牧草良种种质资源核心区,力争2020年全市牧草良种面积达6万亩以上。特别是重点建设以苜蓿、燕麦、饲用玉米、饲用高粱为主的商品草产业基地和以红豆草、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为主的特色牧草生产基地,力争2020年全市牧草种植面积达500万亩,年产鲜草1000万吨,初步建成“中国西部草都”。
二要坚持提质增效,加快建设国家级草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基地。按照自产加工销售三分之一、省内加工销售三分之一和进口及国内加工销售三分之一的战略构想,有效整合资源,建设集展示交易、综合集配、电子商务、冷链储运、分级包装、检验检测、信息发布、电子结算和信息服务等于一体的运转体系,形成立足甘肃、覆盖西部、面向全国的国家级草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基地。依托全市18家草产品加工企业,组建集加工、销售、仓储物流、进口于一体的企业集团,实现集团化经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力争到2020年全市商品牧草加工能力达200万吨、饲草窖贮微贮达300万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培育1—2家草产业龙头企业上市运营。
三要坚持循环发展,努力创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草牧业发展经济技术示范区。紧盯现代草牧产业发展新趋势,以肉牛、肉羊、奶牛养殖为重点,全面推行草畜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00个、家庭养殖场1万个、适度规模养殖户10万户、牛羊饲养量达500万头只,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走出一条“种养结合、高效循环、优质安全”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新路子,建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草牧业发展经济技术示范区。
四要坚持保护优先,巩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成果。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巩固草原生态建设和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成果,通过种植人工草地和草产品加工,减轻天然草地载畜压力,促进天然草地低成本自然恢复。全面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严格执行基本草原保护、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等制度,加快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利用重点工程,对1082万亩天然草原进行补播改良保护,力争到2020年全市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75%,真正发挥定西在全省乃至西部地区生态保护屏障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