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草牧业历史悠久
草牧业的传统发祥地。《史记》载:西汉后期“天水、陇西、北地、上郡,……畜牧为天下饶”。《汉书·地理志》载:“自武威以西,……水草宜畜牧,古凉州之畜为天下饶”。《资治通鉴》中说:“是时(公元753年)中国盛强,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中东部地区是我国种植苜蓿历史最悠久的区域。《史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苜蓿极望”。元·马祖常描述庆阳:苜蓿春原塞马肥,庆阳三月柳依依。
历史上国家战马的重要饲养基地。公元前121年,山丹马场正式纳入汉朝版图,汉武帝在此设置牧马苑,屯兵养马,成为汉王朝的皇家马场。唐玄宗时期在河西增置马场,养马30万匹。
现代草牧业实践的前沿。甘肃以任继周、南志标、王无怠、王素香为杰出代表的草业界精英人士,上世纪80年代在以粮为纲的大背景下,引草入田,成功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草牧业示范基地——通渭申家山。
现代草牧业政策出台的重要经验区。1983年7月18日至8月3日胡耀邦同志考察甘肃中部地区时,提出了“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穷致富”的号召,至此全国掀起了支援甘肃种草的热潮,一举奠定了甘肃种草大省的基础,开启了甘肃成为草牧业最活跃最前沿的区域。
新时期现代草牧业的主战场。当前,甘肃确定为国家陆地生态安全格局“两屏三带”战略的重要区域,是粮改饲、草地农业、草牧业、田园综合体等战略性工程的试点省份,以草原生态保护和草地农业为核心的现代草牧业建设在陇原大地上如火如荼。
-----甘肃草牧业特色明显
地理环境造就了甘肃草牧业的丰富多样。甘肃是全国唯一跨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的省份,地理环境多样,形成了资源和文化的丰富多样性。草原类型14个,是我国草原类型的缩影,号称草地博物馆。草品种资源丰富,草产业门类齐全,草产品丰富多样。全省种子植物近3867种,分属203科993属,其中牧草种类共有154科706 属2128种植物,珍稀、优良草种84 属1577种,牧草种质资源居全国之首。
畜禽资源丰富。我省共有安西牛、天祝白牦牛、滩羊、岷县黑裘皮羊、兰州大尾羊、河曲马、庆阳驴、甘肃马鹿等20多个地方草食畜品种,自主培育山丹马、甘肃高山细毛羊、高山美利奴3个品种,引进20多个牛羊品种。
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独特多样。形成了田园牧歌、西部草王、甘肃民祥、甘肃杨柳青、甘肃三宝、康美肉牛、中天肉羊、前进牧业等多个代表性草牧业发展模式。
多民族融合,草原文化丰富多样。甘肃是多民族聚居省份,形成了多民族融合特色明显的草牧业多元文化。其中,位于整个祁连山流域的裕固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
-----甘肃草牧业支撑有力
草业理论与实践策源地。甘肃草牧业科技力量集中,任继周院士和草业教育家胡自治教授创立的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草地农业等草业科学成果的发祥地。
科技创新与人才储备基地。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的3个研究所。草业科学仅有的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出自甘肃。《草业学报》《草业科学》和《中国草食动物》均为中文核心期刊。
产学研政企推结合示范区。在草原生态建设、草牧业试点示范以及草业重大工程实施等方面,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与省市县推广体系、协会密切互动,积极参与草牧业政策调研和智力建设,为政府和企业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甘肃草牧业取得明显成效
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初见成效。“十二五”累计完成草原保护投资83.2亿元。草原生态退化的趋势初步得到控制,较2010年天然草原超载率下降了16.4个百分点,植被盖度提高了3.4个百分点,达到52.1%。
草产业大省格局基本形成。“十二五”以来,甘肃人工草地留床面积从期初的2269万亩增加到2016年的2410万亩,种草在耕地总面积中超过了三分之一。紫花苜蓿留床面积从932万亩增加到1035万亩,期内更新新种面积达到515万亩,商品草面积从171万亩增加到329.15。商品草优势区域带形成,草产业企业等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成为全国重要的饲草储备基地,草种业稳步发展。
-----甘肃草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挑战:草原退化、优质饲草不足和用地难、粪污处理能力低的资源环境双“约束”,国外草畜产品进口冲击、产业融合度不够、品牌建设滞后的产业化程度与综合效益“双低”,草畜产品成本持续上涨造成成本和风险防范的“双难”,对外开放不够、产品竞争力不强等新型市场开发不足和企业创业动能不强的“双不”,种养结合不紧密、区域发展不协调形成的农业结构调整和草畜良性循环“双弱”等挑战。
机遇:具有农牧交错带饲草料生产潜力巨大以及“五位一体”“绿色发展”“草原主体功能调整”,具有优质产品市场需求空间潜力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草畜龙头企业带动和社会化服务的潜力挖掘和扶贫及产业富民政策,具有“丝绸之路经济带”区位优势和“一带一路”向西开放,具有系统耦合和草地农业发展潜力及草牧业、粮改饲等机遇。
-----甘肃草牧业愿景与策略
愿景:怀揣梦想,砥砺前行,经过若干年奋斗,将甘肃草牧业建成科技引领高地、循环发展绿地、产业融合洼地、共建共享福地和向西开放的重地。
策略:精心筹划,真抓实干,努力做好五篇文章即做好谋篇布局的文章,优化发展规划;做好科技支撑的文章,提升发展质量;做好营商环境的文章,激发市场活力;做好产业融合的文章,加快转型升级;做好能力建设的文章,促进开放合作共建共享。
(摘自在第七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上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阎奋民作的“甘肃省草牧业发展概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