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清晨,“绿色发展 生态甘肃”草原生态保护行全媒体采访团到达通渭县华家岭燕麦基地时,天上又开始淅淅沥沥下起小雨,雨后的华家岭显得更加苍翠欲滴。
“这几年雨水特别多,我们不仅重点保护天然草原,同时种植天然牧草,这儿种的草越多,雨水就越多,过去这山上都是光秃秃的,你看现在,这漫山遍野都是绿油油的,它不仅能够保护生态,还能帮我们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呐!”通渭县林草服务中心副主任孙斌对记者介绍。
孙斌说,通渭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沟壑纵横,受到独特的地形地势影响,之前一直是植被稀少、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的状态。近年来,通渭县严格落实禁牧制度,经过大力宣传和扎实推进,草原禁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该县禁牧的草原面积已达95.49万亩,草原生态情况有了良好改善。
通渭县结合全县实际,不断加强草原法律法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等草原普法宣传活动,加强草原队伍建设,逐步发展人工草地建设以及推广饲草青贮氨化和草产业加工。现在,该县农户种草养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不仅解决了家畜对牧草的需求,在天然草原上的偷牧放牧行为也明显减少,有效地保护了草原植被,进一步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
“我们主要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村’的模式,在通渭县马营及华家岭镇投资建成两个牧草生产加工基地,在发展草牧产业的同时,通过订单种植牧草带动周边农户2600多户。通过劳务用工带动农户及贫困户500多人次,也是为我们的扶贫工作尽了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华岭农业公司负责人陈丽君对记者说。
目前,通渭县是全省种植红豆草面积最大的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红豆草之乡”。全县以通渭县陇中牧草公司、天耀草业、华岭毕昌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企业为主的牧草种植和加工重点企业22家,产品销往宁夏、陕西、新疆、内蒙、青海、四川、河北、辽宁等,总产值10亿元左右,不仅为草原生态保护奠定了基础,还为全县脱贫攻坚做出了贡献,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可持续的生态循环发展之路。(作者:刘诗吟)
编辑:郭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