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草原保护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甘肃是草种质资源大省、草种业大省,素有草地资源博物馆之称,在全国18个草地类型中,甘肃占有15个,草类种子植物近3867种。
2019年10月23-24日,国家林草局林场种苗司再一次来我省调研,本次调研就草种质量检验与管理情况走访了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暨农业农村部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兰州),24日由甘肃省草原总站组织召开了座谈会,甘肃省林草局林场种苗管理处处长巨玉平主持会议。
调研组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场种苗司种苗市场监管处处长赵兵、副处长薛天婴,林场种苗司种苗生产服务处干部王广阳博士组成,甘肃省林草局草原处处长李善堂,省林木种苗管理局局长石建忠、副调研员张海忠,甘肃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贺春贵,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胡小文、余玲,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副主任田富平,酒泉市未来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其军,西部草业酒泉大业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泉,亚盛田园牧歌草业集团玉门丰花草业总经理助理侯建荣,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韩天虎及相关专家、技术人员20多人参加了座谈。
赵兵讲到,2018年国家层面机构改革完成,林草成为一家。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草种基地建设、区域试验站建设、质量检验、市场监管等多项职能纳入国家林草局种苗司。由于机构改革前,种苗司主要从事林木种子(种苗)生产管理,对草种生产和管理方面的了解基本很少,本次调研想了解甘肃省草种质量检验、草种管理、草种认定和草种追溯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存在的问题,希望大家畅所欲言,谈经验,讲困难,找问题、提建议、话未来。
韩天虎站长介绍了单位基本情况,以及在草原保护利用、草业发展和动物营养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成效。近几年省草原总站主要致力于“4横3纵”建设。即横向抓了4个平台建设:成立了甘肃省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甘肃省草产业协会、甘肃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甘肃省草业标准化委员会;纵向主抓3个体系建设,建立了4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站组成的区域试验站体系,由17个站组成的有害生物预测预报体系和26个站组成的草原生态监测体系,基本形成了服务于全省草原生态建设和草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平台。机构改革后,期待新形势下草种业建设和监管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
张榕副站长从草种业资源和工作基础建设、草种业发展现状、草品种审定和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四个方面汇报了我省草种业发展情况。她认为林草系统对各项业务的管理和分工很细、很明确、很具体,操作性很强。之前我们的工作是粗线条的,由于草种管理不是我们单位职能,更是参与较少。新形势下,草种管理得到了主管部门的密切关注和持续调研,既是长期以来草种业发展所期盼的,也是新的发展机遇。
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纷纷发表了意见。大家从草种市场监管、草种招投标管理、草种质资源收集利用、乡土和野生草种在生态建设中的发挥、草种质量标准建设及草种认证的重大意义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与发言。一致认为,随着国家生态建设和草业的快速发展,草种业在基础设施、科技资源、市场主体培育和行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和潜力,通过对退牧还草工程草种质量抽查检测数据统计表明,草种质量合格率从2006年的20%上升到2018年的90%以上,国内草种质量显著提高。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草种市场经营混乱、品种混杂、江湖种子大行其道,进口草种配额制度、草种质量检测标准体系不完善,草种招投标管理漏洞等问题,将影响国家种业战略的顺利实施。
与会代表建议:1.从国家层面加强草种生产管理的顶层设计,尽快出台推行草种认证制度。2.建立大数据管理平台,加强草种常态化、动态化监管。3.完善草种质量监督抽查和市场监管制度,加强社会化的检验检测力量。4.加强草种业投资,强化建后管理,变项目管理为制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