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入安定大地,山川田野间,林草丰茂;蓝天白云下,牛羊欢叫。草牧产业的蓬勃兴起,为定西市安定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铺就了一条光明之路,承载起了渴望幸福美好生活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
定西市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全境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总面积3638平方公里,总人口47.02万人,海拔1750-2580米,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发量高达1526毫米,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极其恶劣,“苦瘠甲于天下”是这片土地曾经的真实写照。1982年,全区贫困发生率为70%,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扶贫攻坚,到2012年,这个数字下降到34.3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打响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处在脱贫攻坚前沿阵地的安定区,自然不能懈怠,全区上下同心协力,攻坚拔寨,经过历时5年的艰苦努力,硬是啃下了11.58万人脱贫的硬骨头,贫困人口下降到4.5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63%。
若要问:是什么使安定区脱贫攻坚的战绩如此辉煌?回答是:草牧产业功不可没!
时间追溯到2012年,这一年,安定区的决策者们总结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历届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抢抓国家实施生态治理的一系列政策机遇,实施草业开发和生态建设的成功实践,经过科学分析和理性思考,形成了一个普遍共识:实施脱贫攻坚,必须选择好特色支柱产业作为抓手;离开特色支柱产业的支撑,脱贫攻坚就是一句空话。扶持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才能发展一片经济、脱贫一方百姓。
安定区发展什么样的优势产业?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聚焦到了草牧业。
在安定,一是有丰富的草原资源,可利用草原就有108万亩;二是通过实施退耕还草政策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区已然建立起了稳固的优质牧草基地,所产牧草具有绿色无污染、糖分蛋白含量高、适口性好等特点,是西北地区牧草的最佳种植区;三是遍布全区城乡的规模养殖户、家庭养殖场、养殖专业村、大型养殖企业,为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了以上三个有利条件,将草牧业发展壮大为当地特色支柱产业之一不仅完全可能,而且前景广阔。基于此,区委、区政府将发展草牧产业确定为脱贫攻坚的一项主导产业,确立了“生态优先、立草为业、以草促畜、以畜带草、草牧结合、循环发展”的草牧业发展思路,全区草牧业由此步入发展快车道。
决策既定,重在行动。区委、区政府一手抓草,一手抓畜,草牧结合,两手并举。
草业开发“五措并举”,攥成“一个拳头”,形成强大的合力。
一是坚持一本规划做到底。出台《定西市安定区草产业发展规划》,从逐年扩大多年生牧草种植、逐步优化饲用作物结构、加快培育产业体系等方面对草产业发展进行了总体设计。自此,安定区草业开发拉开了序幕。
二是培育一套体系链利益。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关键环节,配套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力度完善产业体系建设,构建农户与市场无缝衔接的利益联结机制。截止目前,共培育草业合作经济组织300多家,培育种草大户3000多户。经过多年的努力,“市场+龙头+合作组织+大户+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体系日趋完善,体系各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利益链接紧密,“销售环节全力以赴跑市场、加工环节专心致志抓生产、合作组织一心一意连农户、种植大户集中精力种饲草”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三是扶持一批龙头领产业。在草产业开发过程当中,将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产业体系的核心,在土地、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配套扶持,培育成熟了一批“具有一定实力、加工能力强、产品适销对路”的草品加工企业。截止目前,全区培育成熟壮大了甘肃民祥牧草、定西巨盆草牧和甘肃现代草业等8家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各类草品的年加工能力达100万吨。其中,“民祥模式”已成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草业开发的典型代表。
四是拓展一片市场促发展。坚持品牌培育和市场营销相结合,通过产销对接畅通销售渠道。成功注册了“西部牧草之都”和“西部牧草”等草品商标,已认证优质有机紫花苜蓿6万亩,特别是培育注册的“黄河源”牌牧草商标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产品除满足当地和周边需求外,还销往国内“蒙牛”“伊利”“新希望”等各大牧场;生产的猫尾草被香港赛马场指定为赛马专用饲草,并与希望集团、光明集团、骆驼牧业等国内牧业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18年初,首列“陇草进藏”专列的顺利发车,标志着安定牧草在拓展销售市场和草品物流运输有了新突破。2017年加工的60多万吨草品销售一空,销售收入达3亿多元。
五是组建一支队伍强支撑。在草产业开发过程中,将强化科技配套作为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的有效手段。除了将区内的技术人员配套到产业各环节外,还与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省草原总站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从技术层面全方位配套;国家牧草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国家草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和甘肃省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自组建以来,一直关心、关注和支持安定区草业开发,广泛参与。自2015年以来,国家牧草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连续在安定区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一届青贮及牧草保存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研讨会、定西建设中国西部草都加快草牧业发展高层研讨会及定西建设中国西部草都加快草牧业发展推进大会。
寒来暑往,岁月更替。五年来,苜蓿花开了一遍又一遍,燕麦草收了一茬又一茬……安定区坚持不懈发展新型支柱产业,探索出了草畜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形成了漫山遍野种草,千家万户养畜,草牧两翼并进,经济生态双赢的良好态势。2017年,全区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104万亩,以饲用燕麦、玉米为主的一年生饲用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年产鲜草总量达300万吨。培育成熟草品加工龙头企业8家,生产销售草产品60多万吨。建成育强奶牛、西泰生猪、旺盛肉羊等29个部级和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场,建成规模养殖场300余家,培育养殖专业村73个,注册家庭养殖场185家,发展规模养殖户1.8万户,畜禽饲养量达到363.8万头只,出栏172.8万头只。全区草牧业总产值达到32.31亿元,草牧业增加值7.4亿元,人均牧业可支配收入达23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安定区打造草牧特色支柱产业之举,即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之有力行动。
区上把建档立卡贫困户与产业开发紧密链接,无偿为贫困户发放草种、对贫困户的商品草加价收购、吸纳贫困户在草业开发的各环节务工增收、产业扶贫基金为贫困户折股量化分红等。走出了一条“资金项目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产业扶贫路子。以甘肃民祥牧草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带动农户走上脱贫之路。春天,公司员工走进农村,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牧草种植、收购合同,贫困户没有草种,公司无偿发放草种;贫困户不懂种草技术,公司教给他们种植要领。秋天,牧草收获季节,公司帮助贫困户收割、运输,并对贫困户的商品草优价收购。2016年,大旱之年农民减产不减收,有效保障了农民增收。
五年来,全区通过牧草种植增收脱贫一批,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生产方式转变发展一批,通过草牧业专业合作社和草牧企业带动一批,通过草牧产业项目扶持一批,通过畜牧技术推广服务提升一批。
这“五个一批”基本覆盖了全区所有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全区有2000多户贫困户因草业开发而受益。老百姓亲切地把草牧业称作“脱贫产业”“朝阳产业”。
当你走入今天安定广袤大地,极目远眺,高山草原碧野无际,层层梯田葱翠如带。田野里,紫花苜蓿郁郁葱葱,三叶草繁花点点,甜高粱含蕊抽穗,野燕麦随风摇曳。山道上,运送新收割牧草的车辆络绎不绝。饲草收购点和畜禽交易市场,农民们手握一叠叠钞票,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喜悦……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其发展能力,既是关键,更是目的。如今,积极种草养畜,已成为安定区农民的自觉行动。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再也没有比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更能凝聚巨大的热情与能量。
蓬勃发展的草牧业,铺就安定绿色致富路。今后,安定区将继续把草牧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载体大力推进,“藏粮于技、藏粮于草、藏粮于畜”,向着打造中国西部重要的优质饲草和绿色畜产品供应区的奋斗目标,砥砺前行,驰而不息!